以能狂言為中心的時代(中世紀)

關市春日神社保存著61個能劇面具,由此可知從南北朝時期開始,祭禮時即以能劇酬神。郡上市白鳥町和揖斐郡揖斐川町的神社也保存著類似的面具,可推斷美濃、飛驒地區的神社都有能劇的演出。
此外,本巢市的根尾能鄉白山神社,仍保存著標註時間為1598年的狂言劇本。

請戲興盛時代(江戶前期、中期)

江戶時代前期到中期,現在的岐阜市也開始盛行戲劇演出,根據記載伊奈波神社前曾經有蓋戲棚。此外,從中濃到東濃地區、西濃地區也曾經流行辦「請戲」。
所謂「請戲」,是指迎接一個地方巡迴的劇團,並由當地有力人士承辦的戲劇。應邀演出的劇團是來自戲劇先進地——名古屋附近的地區。
中世紀時期的表演藝術,祭神性勝於娛樂性,但到了江戶時代,隨著世間太平,人們開始在戲劇中尋求娛樂。

地方歌舞伎誕生的時代(江戶後期)

喜愛傀儡劇(傀儡劇=人偶淨瑠璃)和狂言(歌舞伎)請戲的村民們,開始自己搭建舞台、製作道具,並親自表演。這就是地方戲劇的起源。
從中濃地區開始的地方戲劇,到了江戶時代後期,已經傳到了東濃地區和西濃地區,飛彈地區也開始建造農村舞台。
就是這樣,到了江戶時代末期,地方戲劇已傳遍了整個岐阜縣。

任何鄉鎮皆有地方戲劇舞台的時代(近代)

明治維新後誕生的明治政府,以妨礙工作,擾亂公德之名,嚴厲取締地方戲劇。1886年的岐阜日日新聞報導稱:「東濃的地方戲劇和西濃的煙花是岐阜縣的2大煩惱之源」。
然而,當地的戲劇熱潮並沒有消退,在明治20年代整個縣內的地方戲劇熱潮再度燃起,每個鄉鎮都設置了戲棚或是有戲棚的集會場所。
根據1971年的調查,縣內確認到的農村舞台數量為264處,是日本最多的縣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