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地人親自製作的「地方戲劇」

地方戲劇是當地人演出的戲劇總稱。內容包括歌舞伎、文樂、能狂言、獅子劇等。地方戲劇的特徵是表演者不僅負責表演,而且從舞蹈、化妝、服裝到樂器演奏、舞台道具等一切都由自己準備。
雖然是業餘,但戲劇的製作既正式又認真,能夠帶著觀眾一起流淚一起歡笑。
觀眾不僅是觀賞,還會積極參與Ōmukō(喝彩)Ohineri(拋小費)
讓整個會場融為一體的「親自製作的地方戲劇」引人入勝,成為一種傳統文化,一直延續至今。

*Ōmukō(喝彩) 在表演過程中掌握時機對演員呼喊喝彩
*Ohineri(拋小費) 從觀眾席上拋出用紙包住的零錢

岐阜縣是日本首屈一指的「地方戲劇大國」!

岐阜縣是日本地方戲劇極為興盛之地。現存的戲棚和舞台,仍有上演從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節目和舞蹈,甚至還有演出大歌舞伎不再上演的節目。
現在,加盟縣內各協議會的地方戲劇保存會共有32個地方歌舞伎團、6個人偶淨瑠璃團、1個能狂言團、6個獅子劇團。

「地方戲劇」的稱呼

江戶時代,農民們最早接觸的戲劇,是在「能劇」空檔中演出的「狂言」。與以舞蹈和吟唱為主的能劇相比,有人物對話及劇情的狂言更具戲劇性,人們從中尋求娛樂。
此後,農民們開始享受各種戲劇的樂趣,元祿時期(1688年~)之後,「演戲劇」「看戲劇」等有關「戲劇」的言詞開始流行,同時人們也開始自己演戲。
因此,誕生於岐阜縣、世代相傳的歌舞伎、文樂、獅子劇,以及這些傳統文化源流的能狂言,因由當地人演出,就加了「地方」的稱呼,並總稱「地方戲劇」。

岐阜縣的地方歌舞伎

在江戶幕府直轄領地的可兒郡瀨田村(現為可兒市),1684年村民們演出了「舞狂言」,並親自製作舞台布景和工具。雖然名為舞狂言,但據說是由當地人組成的地方歌舞伎表演,因此被認為是岐阜縣最早的地方歌舞伎表演。
現在,地方歌舞伎保存會,以東濃地區為中心共有32團體加盟岐阜縣地方歌舞伎保存振興協議會,並持續活動著。

岐阜縣的文樂

名為文樂或人偶淨瑠璃的表演藝術,於江戶時代前期傳入美濃地區,比歌舞伎略早或大約同時傳入。當時一般稱為「傀儡劇」,但在本巢郡(現為本巢市)人們極為罕見地稱之為「人偶」。
現在,文樂的保存會,於中津川市、瑞浪市、惠那市、本巢市、養老町有6團體加盟岐阜縣文樂暨能劇保存振興協議會,並持續活動著。

岐阜縣的能狂言

傳說本巢市能鄉白山神社祭禮酬神的能狂言,是名為猿樂能的古式狂言。這裡有著東海地區最古老的狂言劇本手抄本(1598年的抄本),由名為猿樂眾的16戶人家以世襲的方式將能狂言代代相傳。
現在以能鄉的能劇暨狂言保存會,持續活動著。

岐阜縣的獅子劇

獅子劇是女性主角戴著獅子面具的歌舞伎表演,傳說發祥地為三河。於江戶時代末期到明治時代期間傳入美濃、飛驒地區,因為當時禁止戲劇表演,所以僅能以「獅子舞」稱之。
現在,中津川市、惠那市、下呂市、羽島郡岐南町有6團體加盟岐阜縣獅子劇協議會,並持續活動著。